简介

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3章 河东之战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李茂贞现在很强,而且和自己是老搭档了,在情感上韩建倾向于他。

朱温更强,而且够狠,更要命的是对方已经打到眼前了,很急,从形势上来讲,韩建倾向于朱温。

事实再一次证明形势比人强,韩建选择了朱温,然后一枪不放,让出了潼关,又让出了同州,最后退出华州,向朱温投降。

韩建擅长种地(发展农业),也擅长经商(商品贸易),这个人很有些商业头脑,接下来他进行了一场投资,投资的成本就是自己多年的经营所得,即华州城内数不尽的粮食和金钱(昭宗皇帝之前在华州被挟持了几年,让韩建赚了个盆满钵满),而投资的对象就是朱温。

韩建在投降的第一时间就把粮食和金钱全献出来了,山屯海积的场面瞬间把朱温给震撼住了。

朱温连年对外用兵,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和金钱,为此他急得不行,要不然也不会冒冒失失去打淮南的杨行密了。

这下可好了,想什么来什么,韩建给的东西太是时候了,简直就如同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,让朱温吃了个饱。

事实证明韩建的投资是成功的,朱温很感激韩建,对他的能力也十分赏识,立刻对其予以重用,最后还任命其为后梁的宰相,位极人臣。

潼关、华州相继告破,下面该轮到长安了,李茂贞傻眼了,他在大骂韩建无能的同时,挟持昭宗皇帝奔赴凤翔。

朱温一看既然就要到长安了,应该给皇帝去一封信,知会一声,要不然贸然带兵进京被扣一顶谋反的帽子就不好了。

在信中朱温称自己奉诏而来,请皇帝给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作指示。

昭宗皇帝把信拆开一看,崔胤就暴露了。

李晔拿着信就问了:“朱温说是奉诏而来,朕没有给他下过诏啊,谁能出来解释解释?”

宰相崔胤就说了:“这诏书是臣替陛下您下的,臣也没有别的意思,就是想保护陛下您的安全。当然,矫诏是大罪,臣认罪认罚,陛下您看着办吧。”

李晔看着崔胤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,恨得牙根痒痒,当即罢免了对方的宰相之位,改授兵部尚书。

崔胤觉得再待在朝廷里挺不好意思的,就偷偷溜了出去,逃到了华州。

崔胤的想法很简单,我是朱温的代言人,出了事他得帮忙兜着,所以说出逃肯定往他的辖区跑,于是就选择了华州。

崔胤没想到的是,代言人是用来代言的,你都跑出朝廷来了还能代哪门子言,在朱温眼里只有两种人,有用的人和没用的人,有用的人他拿来用,没用的人那就没必要存在了,所以说崔胤的结局现在已经确定了。

昭宗皇帝处理完了崔胤,给朱温下了一个诏(这次是真的),诏书里说朕现在好得很,爱卿你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!

朱温表示坚决拥护皇帝陛下的决定,所以就不到凤翔来窜门了,但他也没有老老实实回汴州的觉悟,毕竟出门一趟不容易,总要捞足了好处才好回去,所以朱温转而攻打邠州。

邠州是邠宁藩镇的治所,以前是王行瑜的地盘,后来被李茂贞吞并了,现在的节度使是杨崇本。杨崇本又名李继徽,是李茂贞的养子。

李茂贞对杨崇本说:“儿啊,你替为父把邠宁这块地方守好啊,为父看好你。”

杨崇本不是傻子,他很想回一句:“看好我有什么用,你倒是派人来增援撒!”

但是杨崇本这句话没好意思说出口,他是只干不说的主儿,认为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,所以在吃了朱友裕的几次败仗之后,直接带着邠、宁、庆、衍四州的军兵投降朱温了。

朱温乐坏了,也心满意足,把杨崇本的家眷接到河中作为人质,仍旧任命杨崇本为邠宁节度使,下令班师。

班师之后并没有回府,而是回到了河中,河中的北面是河东,朱温现在又想打李克用了。

这也可以理解,朱温感觉打谁都没有打李克用解气,因为李克用是最强的,把最强的打下去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嘛。

而且朱温对上次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的失败很不服气,他要再打一次,心想这回老天爷不能再帮李克用的忙了吧。

李克用根本不等朱温来打,他要主动出击,攻打晋州和绛州,这两个地方是通往河中的道路,这条路如果被打通了,李克用可以经常到河中来串门。

朱温大怒,河中之前是我舅舅的,然后是我表弟的,现在是我的,我们的家族财产怎么能让独眼龙染指呢,打他!

这次挂帅出征的是朱友宁,朱友宁是朱存的儿子,朱存是朱温的二哥,这位二哥当年和朱温一起投奔黄巢,在攻打广州的战役中战死了,留下了两个儿子,朱友宁和朱友伦。

这两个儿子都不简单,如果要把老朱家的后代排个名,朱友裕是第一,后面就应该是这两位了。

这两位都很能打,深得朱温喜爱,所以经常让他们带兵出战。

这次李克用派大将李嗣昭南下,朱温派出了朱友宁。

双方战于临汾,李嗣昭大败,引兵退走。

李嗣昭会败给朱友宁,这是有原因的。

因为朱友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他的身边有一个人,这个人是氏叔琮。

喜欢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请大家收藏:(m.shuchongxiaoshuo.com)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书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