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上官婉儿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78 琅琊之变:李冲在博州反了(2/2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

太平心里彻底踏实了:“从此以后,我们不去管那宫里宫外任何事情,你想去哪里,我便陪你去哪里,我不要做什么公主,我只要做你的妻子,我也什么都可以不要,唯独不能没有你!”

“好。”薛绍缓缓说了一个字。

这日之后,薛绍和太平逛遍了长安和洛阳两地名胜,相偎在大雁塔上看过晚霞,携手品评过龙门石窟上的魏碑,华灯初上之时欣赏过邙山晚眺,登天津桥临亭俯望过皓月……说不尽的风雅和浪漫,叫人暂时忘却了重重纷扰。

只是与时局变幻相比,儿女私情始终微不足道。

“琅琊王李冲在博州反了!”洛阳宫中,武太后正同婉儿商议政事,内侍手呈信报,疾步走进殿内,高声通报。

武太后将手中的折子合上,又问一遍:“你说谁?”

内侍以为方才口齿不伶俐,不敢抬头,忙咬着字又说一遍:“琅琊王,李冲。”

“听到了吧?婉儿。”武太后带着不屑,声音不高,“又一个藏着的!李冲平日在我面前多恭敬!”

婉儿上前,将信报接了过来,冲内侍轻轻一扬手,示意他可以退出了。

“太后。”她将信报交给武太后。

武太后按了按后颈处:“你替我看看。”

婉儿将信报展开,快速浏览之后简明回话:“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伪造皇上诏书,传谣皇上已被软禁,以勤王为名义于博州举兵,目前已夺取上蔡等地,其父越王李贞、江都王李绪、范阳王李蔼、黄国公李撰、东莞郡公李融等均为附合者。”

武太后冷冷一笑:“这帮宗室看来杀得还是不够!”

婉儿没有怂恿,也没有劝解,只是就事论事:“这次琅琊王发兵,与上回李敬业叛乱不同,琅琊王英勇善谋,附从者又大都是有身份的宗室,细报中还提到了常乐公主也参与其中,牵涉诸多,无论从影响力,还是实力来看,都不容轻视。”

“常乐这个老女人居然还是贼心不死!”武太后目中现出明显的恨意,常乐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异母妹妹,也就是先帝李治的姑姑,她的女儿赵氏正是李显的结发妻子,因李治对姑姑格外亲厚,武太后大为不悦,借着有人挑唆赵氏言行有失,将赵氏关进内侍省的女牢,只给生食,不准生火,活活将赵氏饿死。常乐公主痛失爱女,对武太后恨之入骨,二人势同水火。

婉儿对常乐公主之事有所耳闻,也曾从李显偶然的只字片语中悟出他对赵氏的怀念和愧疚之心,暗暗为常乐公主母女惋惜。

“你怎么不说话,是没了主意?”武太后提醒道。

婉儿赔罪说:“请娘娘恕罪,奴婢只是在思量,他们为何要有这以卵击石之举?”

武太后多少有些迁怒于婉儿:“说不容轻视的是你,说以卵击石也是你,我该如何作为?”

“诸王相约从各地起兵,若是谋划得当、步调一致,不出纰漏的话,势头瞬时会很迅猛,但信报上并无此说,可见他们内部存有分歧,甚至各怀心思,一旦各自为战、首尾不接,必然是一击而溃。”婉儿分析道。

武太后顺了顺气:“越王父子真是令我失望至极!”这话半真半假,武太后对越王和琅琊王确实不薄,但是远不到寄托希望的程度。婉儿明白这一点,但面上只能跟着话说:“越王与先帝手足情深,先帝必然是不愿看到越王走到这一步。”

“婉儿,你去查,还有哪些人参与了这次谋逆,纸面上有的,纸面上没的,统统查个一清二楚,宁可错杀一万,不可放走一人!”武太后下了严令。

婉儿应声领旨。

喜欢上官婉儿请大家收藏:(m.shuchongxiaoshuo.com)上官婉儿书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